管好农家乐,需要立规矩
更新时间:2013-03-02  来源:海口晚报

  

  吃农家饭、住农家屋、学农家活、享农家乐……海口日渐红火的“农家乐”吸引了来自各地的游客,其蓬勃发展的态势也带来了环保、卫生、安全、行业良性发展受阻等诸多问题。市十五届人大三次会议上,陈国强等10人以上代表联名提出“要制定管理办法,将‘农家乐’引入良性健康发展轨道”。

  □本报记者 吴跃 实习生 张艳

  农家乐管理办法有望出台

  大会期间,一批集中民智、表达民意的议案及建议、批评和意见纷纷递交。其中,10人以上代表联名提出的议案就有15件。经会议议案审查委员会审查,琼山代表团陈国强等10人以上代表联名提出的“关于尽快制定海口市‘农家乐’管理办法议案”,列入本次大会议案。这一大会唯一一件议案,将在大会闭幕后由市人大常委会组织办理。

  “管理办法有望制定了。”领衔撰写该议案的陈国强表示,给力“农家乐”,将为“农家乐”带来了新的活力,有利于实现我市“农家乐”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。

  近年来,海口市充分利用农村资源,在创建文明生态村的基础上,打造出新兴的农村生态经济品牌———“农家乐”。据了解,目前,秀英、龙华、琼山、美兰等四区均已出现各具特色的“驿站”、“农家游”等。但我市“农家乐”蓬勃发展的态势也带来了环保、卫生、安全、行业良性发展受阻等诸多问题。《议案》中指出,目前“农家乐”整体卫生状况不容乐观,排污排水通道不畅,规范管理存在漏洞。陈国强说,一些“农家乐”缺乏消防设施,存在着安全隐患,琼山区目前经营的“农家乐”中,手续较为完备仅占少数。

  造就一代高素质新型农民

  陈国强说,制定海口市“农家乐”管理办法,可以将这一产业引向深入,切实改变农村面貌、提高农民收入。《议案》提到,办法的制定将打开“农家乐”这一业态的路子,有效地增加农民收入,促进整个地区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,造就一代高素质的新型农民。

  “有了管理办法,将有效地缓和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。”陈国强介绍,发展“农家乐”需要一整套服务设施,除了需要导游、管理人员、服务人员外,还需要住宿、饮食、商场、交通、文化等行业,能吸收大量劳动力就业,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。

  多位人大代表表示,“农家乐”旅游的开发不仅给海口经济发展注入了巨大的生机和活力,还为农村带来全新的服务观念,大大增强了当地居民的文明意识,促进了农村地区的精神文明建设。制定管理办法将有效助推“农家乐”的兴起,使我市旅游业向多元化发展,从而吸引更多的国内外游客。

  优惠政策向农民倾斜

  要实现“农家乐”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,应以生态资源保护为前提,以法律法规支撑为保障,建立完善相关法规,加强监管。陈国强等代表建议,加强规划管理,切实处理好发展与保护的关系。如界定适合“农家乐”发展的范围、区域,充分利用集体建设用地参与“农家乐”开发,注意保护古树古屋和生态环境。

  “要加强证照管理。”联名提交议案的代表认为,对“农家乐”的经营条件和卫生设施等要认真审查,凡不符合办证条件的坚决不予办理;工商部门对“农家乐”无《卫生许可证》和《消防许可证》的不予发营业执照,对无证经营的,政府和相关部门要加强教育、引导、完善,经教育不改的,坚决予以取缔。对经营“农家乐”的农民可实行免税政策,有困难的进行扶持和帮助,增加农民收入。

  陈国强等代表认为,要尽快制定《海口市农家乐管理办法》,明确农家乐的发展、规划布局、管理机制和体制、方式、职责、执法监督、违规处罚、奖励等内容,制定完善农家乐卫生、安全考核标准,严格按照考核标准进行检查、考核,规范我市农家乐的管理,推动农家乐旅游持续发展,增加农民收入。

  经营者盼智力支持

  本报3月1日讯(记者黄敏)海口市民节假日携家出游,往往将琼山区的文明生态村列为首选,不仅距离适中,还有较高的开发水平和完善的配套服务设施。然而,对于受到制约的农家乐该如何发展,不少经营者、游客都有话要说。

  2011年,琼山区三门坡镇龙鳞村被评为全国文明村镇,受到嘉奖的龙鳞村民并没有满足荣誉,而是将村子建得更加漂亮。近十年来,虽然村民腰包鼓了,可他们越来越感觉本村农家乐水平远远赶不上其他先进地区。龙鳞村农家乐负责人唐吉表示,村里的农家乐虽比海口其他村先行一步,但也多了不少“竞争对手”,如果想发展得更好,就需要更多的“智力支持”。

  他希望能有更多对外交流的机会,让农家乐参与者、经营者有定期学习国内外先进经验的机会,或与更多高端旅游企业交流学习,“这不仅能提高经营水平,还可以更好地服务游客,从而提高农家乐档次。”



责任编辑: